研究设计院集团(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通号下属全资子公司。经过60余年的持续努力和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安全控制和信息技术领域唯一集“标准编制、设计咨询、科研开发、系统集成、试验验证和建设监理”为一体的领先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股份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持续深化改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完善经营布局、集中突破科研创新、夯实质量安全管理、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不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公司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深化管理体系改革,实现全面管理提升
五年来,公司合同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9.65%,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圆满完成稳增长任务。这一优异成绩单,正是公司以质量安全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源动力,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开展全面管理提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结果。
作为国内领先的铁路安全控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结合国家创新发展的形势要求和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深入落实股份公司“一个使命,两个加快,三个重点突破”的总体发展战略,把握改革节奏,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有条件的,推动变革,没有条件的,一步步创造条件酝酿变革,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推动自主创新技术和装备在行业内的应用,全面提升行业竞争优势,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按照产业链条、业务性质、层级分工整体资源,进行组织架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不断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与科研制度创新,持续优化劳动分配相关制度,大力开展“双创”活动,逐步形成“强激励、硬约束”的薪酬考核与“高回报、高标准”的激励制度。三是根据股份公司“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战略部署要求,着力构建以铁路通信信号为基础、涵盖站后四电业务与土建业务的设计板块和具备完整业务链的装备板块,以设计板块与装备板块作为两大核心驱动,协同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发展。
通过全面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公司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理顺了经营、生产、科技的业务链条,将安全质量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环节。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二、优化市场经营体系,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按照股份公司“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公司明确实施“大平台、大经营、大市场”发展规划,强化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方针,持续推进经营体系改革,落实全员经营理念,发挥经营网络布局优势,实现经营业绩突破。一是持续优化经营体系布局,深化区域经营和属地化经营,完善市场经营体系,形成覆盖全国的经营网络,发挥分公司区域资源调配和劳动用工优势,逐步培养分公司承揽市场经营、现场集成调试开通、售后维护工作的能力,落实前端服务能力,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国内方面,五年来共设立20家分公司,构建了全国布点、覆盖各路局管辖区域的分支机构网络,形成了区域经营、生产、售后业务一体化、一条龙、一站式管理,实现了由单一的产品提供向“产品+服务”转变,使整个项目的经营工作形成闭环。海外方面,公司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优化完善海外业务布局,成立了美国子公司以及亚洲、欧洲、拉美和非洲四个区域中心,推进国际化经营,扩大海外市场规模。2016年,公司中标印度货运专线第二标段通信信号总包工程项目,为埃塞俄比亚项目提供铁路信息系统,承揽肯尼亚蒙内新建标准轨距铁路项目。二是巩固加强传统业务,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先后中标铁总车载ATP项目,云桂铁路云南段、穗莞深城际、渝黔铁路、武九铁路、石济客专、青连铁路、杭黄客专等系统集成项目;继续维持并拓展北京、南京等城轨设计市场,保持公司在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三是积极拓展新领域,大力挖掘市场空间和潜力。中标西安机场线CBTC信号集成项目,推广了自主化CBTC系统;C2+ATO列控车载设备在莞惠城际首次应用,电务综合运维系统在沈阳局、武汉局上线使用,为后续市场推广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标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项目,首次进入城轨通信系统集成市场,签订成都地铁7号线通信系统集成,进一步扩大城轨通信集成业绩;中标新型无线平面调车系统,为我公司新产品落地创造条件,延伸了传统市场领域,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年来,公司新签合同额年复合增长率29.4%,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14.9%,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27.1%,切实履行央企在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方面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了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稳推属地严控成本,生产效率切实提高
公司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合理调配生产资源,进一步加强生产组织和调度管理能力,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一是建立更高水平标准线。公司以传统信号技术为基础,以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为重点,加强技术研究,增强横向联合,努力提升既有产品竞争力,逐步建立了创新水平更高的标准技术生产线、安全水平更强的应用产品生产线、质量水平更优的系统集成生产线,安全控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系统规模。联锁系统、列控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无线闭塞中心、集中调度中心等地面控制系统以及CTCS3-300T车载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铁、大铁、城轨等领域。涉安设备方面,完成地面安全设备共计约430套联锁、810套列控中心、55套TSRS、56套RBC的硬件设备发货。非涉安设备方面,CTC、ATS等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出厂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指标得到有效提高,生产经营指标,产品和项目的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多条产品线如CTC、TDCS、CIPS、集中监测、驼峰自动化、ATS、停车器、防灾等项目均形成拳头产品,具备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生产能力和集成能力。三是严抓项目推进,全力确保系统集成项目顺利实施。2012—2016年,公司共完成客运专线及其他重点系统集成项目近50项,开通客运专线约13400公里。四是稳步推进集成实施业务属地化,实现分公司全面承接地面设备售后服务和车载工作站的目标,百万公里停车故障率降至0.5件以下,降低了现场的劳动作业强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五是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成本管控责任,强化生产项目成本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生产项目年度预算,层层落实责任主体,加强成本审核与执行过程中的管控。2016年实现直接成本同比下降29.2%,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

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技术实力
在股份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工作核心,完成了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了公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推进中国通号自主化列控装备研制和上道试验”、“支撑公司系统产品‘走出去’”、“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等方面硕果累累。一是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构建了高铁C3列控系统、城际C2+ATO列控系统、地铁CBTC列控系统、货运铁路CIPS综合自动化系统、铁路综合运营维护系统等核心技术品牌。完成全套自主化C3系统RBC、ATP(含BTM)、LEU设备的研制和安全认证;完成RBC和ATP在大西线的现场试验,并获得欧盟TSI认证,成为我国首批获得“欧洲签证”的高铁列控信号产品,突破了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技术壁垒;完成自主化TDY型应答器和T3列控中心的CRCC产品认证和产品试用认证,具备工程推广和上道试用的条件;完成自主化ETCS1/2列控设备的研制和安全认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弯道超车”。二是在强化实验研发能力方面,拥有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列控综合实验室,突破了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仿真测试技术,建立全线、全景、全速综合仿真测试平台和整套测试验证技术方案,实现了我国高铁列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设计、实验、仿真、测试完全自主化,做到了不依赖国外技术支持、不依赖国外产品测试,使得我国高铁列控技术研究站在了全球制高点,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三是在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方面,以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通号-清华轨道交通联合研究所等产学研联合机构为依托,发挥院士辐射带动作用和博士后等高端人才核心作用,结合自主创新,完成以新系统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为代表的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提升技术研究水平。2016年被授予“北京市创新设计企业”、“中关村示范区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五年来,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公司参与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四是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双创”格局初步形成,激发创新活力效果凸显。公司发布了科技“双创”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推动“双创”工作,完成立项18个,启动“双创”基金近1500万,部分项目已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其中高铁信号职培系统已经应用于哈尔滨铁路局和南昌铁路局。新型无线调车(语音实时监控)系统和城市通信集中告警系统也分别应用于成都铁路局和成都地铁。五是在知识产权方面,五年来公司共获得国内授权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获得42项软件著作权,巩固了公司在铁道行业通信信号设备制式标准化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同时,为保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防范知识产权的风险,积极维护自身权利,主动申请国际专利。2016年《CTCS-3级列车自动运行车载装置及轨道交通车辆》获得了欧洲专利局授权,根据国际市场需要选择的生效国家为匈牙利、塞尔维亚、波兰、捷克、土耳其、意大利、英国,为高铁走出去进行专利布局。六是在完善行业技术标准方面,公司作为铁道行业“通信信号设备制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协助国家铁路局承担通信信号领域铁道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制定了《无线闭塞中心技术规范》、《列控中心技术条件》、《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等32项标准。

五、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公司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向国际标准看齐,在ISO9001质量体系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引进了IRIS、CMMI等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不断引进吸收、优化融合,逐步建立了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IRIS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生产体系、CMMI模型要求于一体的安全质量长效机制,并结合自身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了持续改进,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环节的安全质量控制,细化操作规范,落实安全质量责任,采取分级审核、阶段验证、独立测试、安全确认、外部评估五类安全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涉及行车安全产品实现最高安全完整度等级(SIL4)要求。公司通过安全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安全质量管控能力,确保交付的系统、设备安全可靠。
在加强安全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公司还切实加强了技术保障安全的能力。推进平台化、模块化产品研发,推动先进安全设计技术在自主化系统中的应用。推广应用综合智能运营维护系统,提高现场在用设备故障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故障排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铁路现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测试验证能力,目前,公司测试案例库测试案例达三万余个,超过国际主要信号公司测试案例数之和,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高铁安全运行提供了庞大的实践数据支撑和借鉴。近年来,公司在轨运行产品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涉及行车安全的故障率持续下降,有力地保障了中国铁路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营。

六、探索集团化人资管控模式,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近几年,公司积极探索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进一步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在优化职级、绩效、薪酬体系的基础上,推动招聘、培训等其他模块工作的升级,为打造出一套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化、工具方法科学化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建立了管理人员精干高效、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在公司院、所、室三级管理模式下,重新配置各级干部规模和结构,精简中层管理干部职数,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管理干部,加强基层后备干部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大幅提高公司高学历人才比例,合理构建公司人才梯队。目前,公司现有从业人员204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有648人,达到总数的31.7%;中级及以上职称有1001人,技术人员总计1394人,极大激发了公司改革动力和创新活力。三是建立了以岗定薪、以绩定奖、鼓励价值创造的分配激励制度,形成六大岗位序列和六级22档职级体系,实现专业细分、员工深度发展的职业上升通道,推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员工全面绩效考核。四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鼓励价值创造,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改革创新活力。五是为了传承公司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助力新业务拓展,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公司副总工程师及相关生产单位的技术专家,面向全体干部职工,组织开展了技术系列培训。内容涵盖了信号、通信基础知识和公司核心产品介绍以及电力、电气化、土建等基础知识介绍,共有超过1100人次参加了培训,帮助广大员工夯实了知识基础、提升了专业水平、拓宽了业务视野。

七、旗帜鲜明抓党建,凝心聚力促改革
公司党委坚持“三严三实”、深化“两学一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公司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通过大力加强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多种方式,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拧紧管党责任“主链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组织制度、领导制度、自身建设制度、监督保障制度4大板块,整体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三是完善治理结构,当好政治引领“压舱石”。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修订完善公司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议事规则,确保企业重大决策体现和尊重党组织的意见建议,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四是健强战斗堡垒,打造攻坚克难“先锋队”。严格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实现党政分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规范换届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明确公司党委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其他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抓总支、支部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以定责明责、问责追责把党建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推进党建责任制真正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五是破解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张皮”、实现“一盘棋”。以公司党委为主体,组织各党总支、党支部策划开展“融入中心、服务发展”党建专题活动;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并以党支部为主体,策划开展“创优、创新、创业、创效”党支部建设,做到支部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和科技创新,形成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和先锋模范“讲、学、做、比、评”活动,要求党员亮出姓名、亮出身份、亮出业绩,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评议,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强化先锋模范意识、争做先锋模范标杆,并加强对基层涌现的“一先两优”的宣传表彰,充分发挥榜样引路的作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六是探索实施“1+3”党建工作体系,设立党工团联席会议制度。公司通过探索实施“大党建、大政工”的“1+3”党建工作体系,即以党建带纪委、团建、工建,充分整合党群工作资源。七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环境。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严明纪律、夯实管党治党责任,扎牢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八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积极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发挥作用,努力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设计院集团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履行着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社会责任。未来,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不移扬起改革风帆,盯住改革关键节点精准推进,聚焦改革重点精准发力,瞄准障碍精准破除,统筹推进改革,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设计院集团,为中国通号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