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京沪高铁开通6周年——中国通号“智慧大脑”一路护航

发布时间:2017-06-30 作者:田凤义 来源:党委宣传部 字号: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迎来通车运营6周年。中国通号承担了京沪高铁全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并提供世界一流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为我国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装备“大脑”和“中枢神经”,为6.3亿人次出行提供安全、高效的核心技术保障。

这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是中国通号在京津、武广、沪宁、沪杭等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运用后,进一步完善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控制系统,完全能够满足时速350公里、间隔3分钟开行追踪列车的运营需求,是中国高铁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

京沪高速铁路具有持续运行速度高、行车密度大、枢纽列控制式多等特点,中国通号研发人员打破传统思维,不断攻坚克难,坚持开拓创新,攻克了列车高速运行情况下车地信息可靠传输、列车运行安全控制、不同列控制式线路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实现了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集成创新。

一是创新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技术。中国通号创新了多制式列控系统兼容技术、基于GSM-R车地双向通信集成技术,实现了路网互联互通;提出了适应高速切换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动态仿真测试方法,攻克了高速列车动态控制曲线模型、多条并线铁路无线冗余覆盖等关键技术难关,创新了列控系统高安全性设计、高复杂性系统集成、高可信性仿真测试、高可靠性装备制造、高适用性工程化实施等技术,建立了完整的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

二是研制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核心装备。中国通号研制了适应高速并兼容CTCS-2级功能的CTCS-3级车载、适应复杂枢纽的无线闭塞中心、支持多点多等级设置的临时限速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实现了中国列控系统设备产业化;研制了无线通信监测设备,破解了车地无线通信抗干扰难题;研发了列控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全线、全景、全速”高逼真、大规模实时仿真测试,仿真规模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国家的亮丽名片,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掌握高铁列控核心技术的中国通号,正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2015年8月7日,借势“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广阔前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通号(03969.HK)成功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优良投资标的;凭借在轨道交通控制领域显著的先发优势,中国通号已经实现了我国高铁、地铁全套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和产品的100%国产化,完成了高铁C3列控系统、城轨CBTC列控系统、城际铁路C2+ATO系统、电务智能运维系统和铁路货运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五大核心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其中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C3列控系统的核心装备无线闭塞中心(RBC)、列车自动防护设备(ATP)和地面电子单元(LEU)相继获得欧盟TSI认证证书,获得进入欧盟乃至全球的海外“通行证”,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高铁“走出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表示,作为全球铁路客运、货运最繁忙的国家,在中国通号列控系统的保驾护航下,我国高铁运营密度达到世界之最,已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通号世界领先的列控技术为我国超过2万公里高铁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完善了3万多个高铁测试案例,超过国外巨头的总和。为强化轨道交通领域的前瞻性研发,为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高核心科技保障,中国通号在北京建设了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3个综合实验室、48个专项实验室,成为我国高铁建设运营的突出优势和世界轨道交通行业的宝贵财富,标志着我国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浏览次数:3809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